免陪照护AI数字化平台引爆院长年会:大三甲医院竞相布局
来源:互联网2025年6月27-29日,第十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重庆科学会堂盛大开幕。本届年会以“守正创新: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新图景”为主题,吸引了全国超500家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参会。
在展会现场,医护邦推出的“免陪照护AI数字化平台”成为焦点,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十余家大三甲医院代表驻足展位,深入探讨平台技术细节与落地路径,标志着我国医疗护理服务正式迈入“智能化免陪时代”。
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免陪照护迎来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医疗护理服务升级。
2025年6月,山东省卫健委联合六部门发布《山东省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在2025年底前全面提供免陪照护服务,二级医院加速试点。
这一政策背景与医护邦展出的免陪照护AI数字化平台高度契合——平台通过“四端联动+六大模块”架构,实现了护理服务全流程数字化、透明化、标准化。
(1)四端协同管理:
患者端:一键呼叫护理员、实时查看护理记录、远程健康宣教;
护理员端:智能任务派发、NFC服务打卡、服务轨迹GPS追踪;
护理组长端:实时监控护理员状态、考勤管理、服务异常预警;
医院管理端:多维度数据分析、护理质量评估、资源优化调度。
(2)六大模块闭环:
平台涵盖患者端、护理员端、运营端、医院管理端、数据端、物联端,支持与HIS系统、电子病历深度对接,并可联动智能病床、呼叫器、健康手环等物联网设备,形成“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护理生态。
(3)安全与隐私双保障:
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存储患者数据,通话录音全程留痕,电子围栏防止护理员离岗,确保服务连续性与合规性。
大三甲医院热议:AI如何破解护理行业三大痛点
在医护邦展位,多家医院管理者围绕平台的核心价值展开深度交流,痛点与解决方案形成强烈共鸣:
痛点1:家属陪护负担重,护理资源分配不均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相关领导谈到:“传统模式下,家属需24小时陪护,导致患者家庭人力成本高企;而医院护理员流动性大、服务标准化不足。”医护邦平台通过AI智能调度算法,根据患者病情分级动态匹配护理员,实现“按需分配”。例如,特级护理患者可优先获得持证护理员服务,普通患者则由智能设备辅助基础照护,资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
痛点2:护理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效率低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科负责人关注到平台的质量监控体系:“护理员服务记录手动填写易出错,且难以追溯。”平台通过NFC打卡、服务轨迹追踪、患者满意度实时反馈等功能,构建了“服务-评价-改进”闭环。数据显示,试点医院护理纠纷率下降65%,管理决策响应速度提升3倍。
痛点3:数据孤岛严重,跨科室协同困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夏家红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医疗AI需打破数据壁垒。”医护邦平台支持与医院HIS、LIS、PACS系统无缝对接,护理数据可同步至医生工作站,辅助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例如,术后患者睡眠监测数据自动推送至主治医生,及时调整镇痛药物剂量。
标杆案例:从试点到规模化,免陪照护模式加速落地
展会现场,医护邦展示了与多家头部医院的合作成果: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部署平台后,护理员人均服务患者数从8人/日增至12人/日,患者满意度达98.7%;
四川省肿瘤医院:通过物联端对接智能输液报警仪,护理员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内,输液事故率为零;
安岳县人民医院:通过医院公众号下单,日订单超2万单,客户满意度行业领先。
这些案例印证了医护邦平台的可复制性与商业价值。正如中国医院绩效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车慧所言:“免陪照护不是简单的服务替代,而是通过AI重构护理价值链,让医院、患者、家属、护理员四方共赢。”
未来展望:AI+护理,开启千亿级智慧医疗市场
据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智慧护理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5%。医护邦CEO在年会分论坛上透露,平台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大升级:
硬件生态扩展:接入睡眠监测床垫、智能康复机器人等设备,打造“无感化”护理体验;
跨平台联动:与医保系统对接,实现护理服务费用直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区域协同网络:基于5G+边缘计算技术,构建三甲医院-社区-家庭的分级护理体系。
第十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医护邦免陪照护AI数字化平台的爆红,折射出我国医疗护理服务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的必然趋势。随着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加速,一个更高效、更人文、更可持续的智慧护理时代正在到来。
正如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所言:“AI不是替代护士,而是让护士回归临床本质,将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将温暖与专业留给患者。”